彎新民和他新修的澧河橋。本報記者 張曉甫 攝
彎新民在修被撞彎的欄桿。 本報記者 張曉甫 攝
舞陽縣蓮花鎮(zhèn)彎莊村有一座長約60米、寬兩米多的水泥橋,橫跨澧河兩岸,連通舞陽縣九街鎮(zhèn)和蓮花鎮(zhèn)。附近村民都把這座橋稱為“新民橋”。“這是我們村獨臂老人彎新民自掏腰包修的。”彎莊村村支書彎增產(chǎn)說。
大大方便附近群眾
清澈的澧河水,把彎莊村擁在懷里。初春時節(jié),澧河坡上油菜花開得正歡。3月2日上午,記者來到“新民橋”,見橋兩邊是鋼筋欄桿,橋下是水泥墩子。
“這座橋的作用可大了。”一名到澧河南岸九街鎮(zhèn)徐集村的建筑工人告訴記者,附近九街鎮(zhèn)和蓮花鎮(zhèn)的幾十個村子被澧河隔開,以前兩岸的村民到對岸,都要繞十多里路,走包莊村的橋才能過河。
徐集村村民孫懷周說,20世紀(jì)90年代,這段澧河上曾有兩個渡口,一個是楊桂莊渡口,一個是彎莊渡口。后來兩個渡口不能用了,周邊上萬人過河變得不便。
為修橋借款三萬多
河坡兩間平房里,記者見到了55歲的彎新民。多年前,他的一條胳膊被玉米脫粒機絞斷。只有一條胳膊,彎新民緣何自掏腰包修橋?
“1987年,我曾和村民彎保民一起修東邊的那座老橋。沒有渡口了,村里的1400多口人一見著我就問,‘老彎,啥時候給咱村再修座橋啊?’”彎新民告訴記者,村民們只是隨口說說,他卻當(dāng)了真。
“當(dāng)年和我一道修橋的彎保民走了,我考慮再三,決心修一座新橋。”彎新民告訴記者。
為攢錢修橋,彎新民曾在江蘇省昆山市當(dāng)了三年保安,而后又在漯河市區(qū)當(dāng)了兩年保安。但是,資金仍有三萬多的缺口。最后,他向親友借錢補上了缺口。
“新民為了修這座橋,連續(xù)兩個月都住在河坡里。”彎增產(chǎn)告訴記者,2015年10月,“新民橋”破土動工。彎新民和妻子在河坡里搭了一個帳篷,天天住在河坡里,直到2015年12月橋修好。
過橋人給他塞錢
臨近中午,一群建筑工人騎摩托車過橋回家。
見到彎新民,一名建筑工人往他手里塞了一元錢:“過橋不收錢,但這橋是人家自己掏腰包修的,不能不感恩。”
“我每天都要去九街鎮(zhèn)信用社上班。”家住澧河北岸史渡口村的史愛琴說,過橋時,她也常往彎新民手里塞錢。
史愛琴說,這座橋橋面很結(jié)實,小轎車都能過。
每天,彎新民早早就來到河坡兩間平房里,一是守護這座新橋,二是給人指路。
“現(xiàn)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澧河兩邊的斜坡能變成水泥路,那樣過橋的村民就更方便了。”彎新民說。(記者張曉甫實習(xí)生李宜書)